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

基本語法與 Data Type (Session 2)

基本語法與 Data Type

前言

  • Scala 的 Tab兩個空隔,與 Java 預設四個不同
  • Scala 已經沒有 breakcontinue 關鍵字可用
  • Scala 還保有 return 但不建議使用
  • Scala 還保有 throw Exception,但不建議使用。建議 refactor 成 Option or Either;IO相關可例外。
  • Scala 依然可以用 try-catch-finally

變數宣告方式

變數的宣告方式如下:

var 變數名稱: 資料型別 = 值
val 變數名稱: 資料型別 = 值

ex:

val a: Int = 10
var b: Double = 20.0

其中,資料型別可以省略,如下:

val a = 10
var b = 20.0

val 等同在 java 使用 final

var 則如同 java 一般的宣告。

scala 鼓勵儘量使用 val

使用 var 宣告時,可以使用 _ (萬用字元) 當預設值,此時 scala 會依型別,給予預設值。val 則不可用 _

var a: Int = _ /* a 會是 0 */

class Test
var b: Test = _ /* b 會是 null */

Java Primitive Type

Java primitive type are

  • byte
  • char
  • short
  • int
  • long
  • float
  • double
  • boolean

以上這些在 Scala 是被轉成所謂的 Value Class 全都繼承自 AnyVal

Scala 定義的 Value Class 有:

  • Unit -> ()
  • Byte -> byte
  • Char -> char
  • Short -> short
  • Int -> int
  • Long -> long
  • Float -> float
  • Double -> double
  • Boolean -> boolean

注意:省略型別時,整數值會預設是 Int,浮點數值會是 Double

String

Scala 的 String 等於 Java 的 String。唯一要注意的是 .equals。在 Java 比對字串的內容時,要使用 .equals 不能使用 ==。但在 Scala 則可以。

In Java

String str = "hello world!";
"hello".equals(str);

In Scala

val str = "Hello world!"
"hello" == str

Scala 的字串有兩個方便的功能,讓寫作程式更方便

  • String Interpolation:字串與變數結合,字串的開頭為s, 可使用 $ 來將變數加入字串中,或者用 ${}將 statement 加入。讓程式寫作更方便,可讀性也變高。
val a = 10
val b = 20

println(s"$a + $b = ${a + b}")
  • Raw String Delimiter:在 Scala 中,可以使用 """,不處理脫序字元,且可多行。這項功能在宣告正規表示式很好用。
/* Java 列印 \r\n */
System.out.println("\\r\\n");

/* Scala */
println("""\r\n""")

/* 多行字串 */
val a = """abc
def
  ccc
eee
"""
println(a)

/* Scala Regex */
val a = """\d+""".r

Option

Option 是用來取代 nullOption 有兩個 subclass:

  • Some
  • None

宣告時用 generic 方式,來指定回傳的型別。

Option 取值前,先用 isDefined 來判斷是否是 Some,是的話,再用 get 來取值。

def parseInt(str: String): Option[Int] = {
  try {
    Option(str.toInt)
  }
  catch {
    case ex: Exception => None
  }
}

val a = parseInt("abc")

if (a.isDefined) println(a.get) else println("None")

在使用 Functional Languge 方式時寫程式時,不會這樣子做。

Tuple

Tuple 可以將兩種以上,不同型別的資料組合起來使用;可以把它當作更精簡的 Bean 來看。

宣告:

 val a: (Int, String) = (10, "ABC")

或省略型別

val a = (10, "ABC")

取值使用時,從 _1 開始,指定第一個值。以此類推。

val a = (10, "ABC")

println(a._2)

Tuple 最多只可以用到 22 個參數。

Function

完整的 function 宣告如下:

def 函數名稱(變數名稱: 型別, 變數名稱: 型別, ...): 回傳型別 = {
  函數內容
}

/* 等同 Java: 
boolean test(int a, int b) { 
    return a == b; 
} */
def test(a: Int, b: Int): Boolean = {
  a == b
}

/* 等同 Java: 
void test(int a) { 
    System.out.println(a); 
} */
def print(a: Int): Unit = {
  println(a)
}

函式的回傳值,是看函式的最後一個 statement 的回傳值決定

簡潔的寫法:

  • 沒有回傳值時
原:
def test(a: Int): Unit = {

}

簡:
def test(a: Int) {

}
  • 省略寫回傳值,依函式的最後一行來決定
原:
def test(a: Int): Int = {
  val b = a + 10
  b
}

簡:
def test(a: Int) = {
  val b = a + 10
  b
}
  • 沒有傳入參數時,可以省略 (),呼叫時,也可以省略。
原:
def test(): Int = {
  val a  = 10
  a
}

簡:
def test: Int = {
  val a = 10
  a
}

再簡:
def test = {
  val a = 10
  a
}

呼叫時:
test
  • 如果函式只有一行 statement,{} 可省略
原:
class Bean {
  private var age: Int = 0
  
  def getAge(): Int = {
    age
  }
  
  def setAge(a: Int): Unit = {
    age = a
  }
}

簡:
class Bean {
  private var age = 0
  
  def getAge = age
  
  def setAge(a: Int) = age = a
  
}

使用:
val b = new Bean
b.setAge(10)
b.getAge

Function 進階

  • 傳入的參數,預設都是 val,也就是不能再修改值。
def test(a: Int) = {
  a = 10 /* error: reassignment to val */
}
  • Named Arguments:在呼叫函式時,可以加入函式宣告的參數名稱,尤其是當函式的參數很多時,來增加可讀性;有指定參數的名稱時,就不一定要依照函式參數的順序傳入。
def test(a: Int, b: Int) = a + b

/* a,b 的順序就可互換 */
test(b = 10, a = 30)
  • Default Parameter Value:宣告函式時,可以給定參數預設值,當呼叫時,沒有傳入值時,就會使用此預設值。這項功能,常見於動態語言, ex: PHP。在設計程式,或者做 refactor 時,可利用這項特性,來增強相容性。
def test(a: Int, b: Int = 0) = a + b

test(10) /* b 會用 0 傳入 */

test(10, 20)

refactor 案例:

原始:
def test(a: Int): Int = a + 10

後來希望可以控制 10 這個值,函式改寫成:

def test(a: Int, b:Int) = a + b

但已經存在的程式碼,太多地方使用,不想去更動它,所以可以寫成:

def test(a: Int, b: Int = 10) = a + b

Java 也行。但要多一個函式的宣告:

原:

int test(int a) {
    return a + 10;
}

改:

int test(int a, int b) {
    return a + b;
}

int test(int a) {
    return test(a, 10);
}

有預設值的參數,不一定是要放在最後,但建議放在最後。目前我遇到有設計這項功能的程式語言,都會限定要放在最後。

/* 沒有放在最後的話,就要給定參數名稱 */
def test(a: Int, b: Int = 0, c: Int) = a + b + c

test(10, 20) /* error: not enough arguments for method test */

test(a = 10, c = 20)
  • Repeapted arguments: 可以宣告不定個數的參數的函式,並且可以使用 Array 或 List 傳入。
def test(args: String*) {
  args.foreach { println }
}

test("1", "2")

test("A", "B", "C")

val args = Array("a", "b", "c", "d")
test(args: _*)

val lst = List("a", "1", "b", "2")
test(lst: _*)

IF - ELSE IF - ELSE

在 Scala 拿掉了 Java 的三元運算子 ?: (ex: w = x ? y : z);需改用 if else

val w = if (x) y else z

也從這個例子中,Scala 在 if - else 的設計,是可以回傳值,在程式寫作時,可以多利用,ex:

/* Java */
int a = 0;

if (xx)
  a = 10;
else if (yy)
  a = 20;
else
  a = 30;

或者
int a = xx ? 10 : (yy ? 20 : 30);
 

/* Scala */
val a = if (xx) 10 else if (yy) 20 else 30

While Loop

while 的使用方式,跟 java 一樣

def gcdLoop(x: Long, y: Long): Long = {
  var a = x
  var b = y
  while (a != 0) {
    val temp = a
    a = b%a
    b = temp
  }
  b 
}

var line = ""
do {
  line = readLine()
  println("Read: "+ line)
} while (line != "")

For Loop

Scala 的 for 語法,跟 Java 的 for 用在 Iterable 很像。

/* 列印 1 ~ 9 */
for (i <- 1 to 9)
  println(i)

for (i <- 1 until 10) {
  println(i)
}

/* 九九乘法 */
for (i <- 1 to 9) {
  for (j <- 1 to 9)
    println(s"$i x $j = ${i + j}")
}

可以在 forif 判斷,多個 if 時,是用 and 來判斷

/* 列印 1 ~ 100 的偶數 */
for (i <- 1 to 100 if i % 2 == 0)
  println(i)
  
/* 多個判斷 */
for (i <- 1 to 100
     if i % 2 == 0
     if i % 5 == 0
) println(i)

也可以將 nested for 縮成一個 for。使用時,要用 ; 來區分 nested for

/* 九九乘法 */
for (i <- 1 to 9;
     j <- 1 to 9
) println(s"$i x $j = ${i * j}")

使用 for yield 組出 collection

val a = for (i <- 1 to 9) yield i

val b = for (i <- 1 to 9) yield {
  if (i % 2 == 0) i 
  else 0
}
/* 可以把 else 0 拿掉試看看 */

Scala 的 for 雖然語法上跟 Java 很像,但底層的實作卻是大不相同。 Scala 的 for 主要是依循 Functional Language 的 Monads 模型做出來的。因此在使用 for yield 時,要去注意回傳 collection 的型別是什麼。

當轉換到 Functional Language 的思維時,其實 for 就會很少使用。都會直接用 monads 的模型在實作。

MATHCH CASE

match case 是 Scala 最重要的功能之一,使用的概念與 Java 的switch case 類似,但有更強大的功能。

由於 Scala 拿掉了 break,所以在每個 case 執行完後,會直接離開 match block。這個與 Java switch case 有很大的差別;在 Java 的 case 如果沒有下 break,會往下一個 case 繼續執行。

Scala 的 default case 的寫法是: case _,使用萬用字元 _ 當 default case。

 val a = 10

a match {
  case 1 =>
    println(1)  
  case 2 =>
    println(2)
  case _ =>
    println("other")
}

val b = "abc"

b match {
  case "def" =>
    println("DEF")
  
  case "abc" =>
    println("ABC")
    
  case _ =>
    println(b)
}

進階用法:

  • case 加入型別及 if 的判斷
val a = 10

a match {
  case x if (x % 2 == 0) =>
    println("event")
  case _ =>
    println("odd")
}
  • match case 可以回傳值
val a = 99

val isEvent = a match {
  case x if (a % 2 == 0) => true
  case _ => false
}

在 Scala 使用 match case 時,雖然不強制一定要給 default case,但還是 養成好習慣,寫入 default case 要做什麼處理,當然也可以不做任何事情。

Scala 如果比對不到時,會出現 Runtime Error。

val a = 5

a match {
  case a < 5 => 
    println("a < 5")
    
  case _ => /* 不做任何處理 */
}

不同的程式語言對於 match(switch) case 設計不盡相同,像 C++, Java 需要下 break 才會離開 switch block。Scala 與 Apple Swift 則不用。

推薦各位學 Scala 還有一項優點,就是熟 Scala 後,想再去學 Apple Swift 會非常快。Swift 的語法與設計概念,有很多與 Scala 雷同,而且比 Scala 更好用。

TRY - CATCH - FINALLY

scala 還保留 trycatchfinally,使用觀念與注意事項與 Java相同。

  • finally 是最後一定會被執行的區塊,千萬不要在此用 return 回傳值。切記:Scala 禁用 return
  • catch 的語法,有點像 match case,變成 catch case
  • 與 Java 不同的地方,就是 try - catch 可以回傳值

語法示意:

try {
  .....
}
catch {
  case ex: IOException =>
    ...
  
  case ex: SQLException =>
    ...
    
  case ex: Exception =>
    ...
}
finally {
  ....
}

ex:

/* 注意 try catch 是可以回傳值的 */
def parseInt(a: String) = {
  try {
    Option(a.toInt)
  }
  catch {
    case ex: Exception => None
  }
  finally {
    println("end")
  }
}

再次提醒,不論 Java 或 Scala 都千萬不要在 finallyreturn

def f: Int = try { return 1 } finally { return 2 }
def g: Int = try { 1 } finally { 2 }

f /* return 2 */
g /* return 1 */

沒有留言: